新手父母愛的學習

孩子出生了! 面對一個新的生命,新手父母發現自己的生活再也與以往不同, 該如何養孩子、教孩子、愛孩子? 專家建議,先想想「我是什麼樣的父母?想教出什麼樣的小孩」, 讓育兒的壓力成為一場難忘的「愛的學習」。 

 

「現代爸媽養小孩都好用力!」一位準媽媽王嘉雯(化名)的觀察,讓她還沒見到寶寶,就已經有當個好媽媽的壓力。預產期在三月底,現在她只要一打開找保母的網頁,就有罪惡感,「我怎麼可以這麼狠心,把這麼小的寶寶丟給陌生人照顧。」

 

「別的媽媽都可以,我一定也能做到!」才剛坐完月子的許薏蓁(化名),面對哭個不停的寶寶,在臉書上公開的自我激勵,並搜尋著如何讓寶寶停止哭泣的教養方法。

 

年底才要結婚的王建宇(化名),已經計畫著婚後生兩個小孩,如果老婆不願請育嬰假,「我願意在家當奶爸。」

 

「現代父母的角色吃重」,親職專家楊俐容在《情緒教養,從家庭開始》一書中提到,教養資訊的爆炸,及社會氣氛的影響,讓現代父母重視孩子的教養,卻也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壓力,即使身心疲憊,仍要演個他人眼中的好父母。但是,怎麼當爸媽,沒有標準答案!坊間的教養書觀念紛歧,有一派認為育兒要以父母為中心,按父母的節奏調整寶寶的生活作息,不用太在意寶寶哭泣時的需要,餵奶要定時定量,擁抱也不需時時給予。有一方卻說,寶寶需要成人回應他的需求,抱再多都嫌不夠。到底誰說得對?

上一輩的爸媽被批評太威權,愛的教育又被詬病太放縱,教養專家的說法莫衷一是,「現代父母得做個會思考的爸媽。」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劉慈惠說。社會變化太快,訊息過於紛亂,當爸媽面臨教養困境,先不要想「孩子出了什麼問題?」而是從自己身上找答案,傾聽內心的自己。

 

新手父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

關鍵思考一    我是誰?

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說,孩子人格的形塑,受到父母的年紀、健康、家庭經濟條件、手足人數四個因素影響。在這些因素交互影響下,發展出今天的人格特質,有一天當了爸媽,這四個因素也會交互影響著你的寶寶將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
 

面臨教養困境時,可試著檢視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及童年的成長經驗。有些爸媽印刻在心底的童年成長經驗很美好,育兒過程會不自覺的複製自己童年的美好經驗,把童年所感受到的滿滿的愛也傳遞給自己的孩子。

 

有些父母的童年經驗有不愉快的回憶,有了孩子後,並不想複製原生父母的教養模式,此時可能出現兩種教養行為:一是矯枉過正,例如小時候物質過於匱乏,當自己有了小孩,便在物質上過度滿足孩子。二是無意識的重複原生父母的教養模式,但打心底又排斥在這樣教養模式下所展現的自己,於是出現了教養的矛盾。例如自己求學過程中,成績一直不如父母預期,當了爸媽後,雖然告訴自己,孩子的成績不是最重要的,但看到不理想的成績單,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,要孩子用功些。

爸媽只有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、面對問題時,會用什麼樣的態度思考、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長經驗、有什麼樣的能力、又有哪些生命的包袱,才能接著思考,有了孩子後,該如何重新定義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關係。

 

關鍵思考二    重新定位自己

「教養是親子相互影響的過程」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如萍指出,以往談親職,焦點多半放在「如何教?」以父母為中心,希望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。但現在的親職內涵,是講互動,重點在爸媽觀察到孩子什麼樣的特質、對教養結果的期待是什麼,釐清了這兩個前提,再來談教養的方法。實行教養的同時,孩子會給予回饋,不論正向或負向的回應,爸媽也從這個回饋中修正教養的態度及方式,從過程中獲得如何當爸媽的學習。

 

而且,現今父母的角色扮演,不只從親子間的互動習得,親族、父母的社會網絡(朋友、同事、網路社群……等)都會影響親職的角色行為與教養的結果。這意謂著一不小心,旁人很容易就會左右你的教養態度及方法。

 

這時,爸媽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,在「他人對你的期待」、「自己對自己的期待」之間做出權衡,找到「自己可以做些什麼」的答案。

 

界定了自己在教養系統中的位置後,接下來才能思考、確立自己的教養價值觀。

關鍵思考三    我想教出什麼樣的小孩?

每個爸媽都期待孩子擁有「成功」的人生,但「成功」的定義是什麼?該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邁向成功?不論是希望孩子快樂,還是希望孩子賺大錢,劉慈惠認為,這是新手父母該做的教養價值觀選擇。至於教養的過程,以兒童發展角度來看,不要過於偏重智育等單一領域的教育,協助孩子「全人」發展,是父母該把持的重點。

 

怎麼做個稱職的現代父母?

現代父母到底怎麼當,專家提出兩個思維。

 

一、沒有完美的父母,只有夠好的父母:

「即使孩子已上了國中,我每天還是在想,在教養上,我哪裡做太多?哪裡做不夠?」李韻文(化名)說出了許多媽媽們的心情。

 

楊俐容觀察,高壓力、高焦慮的時代,多數父母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並為無法勝任親職而深感自責與愧疚。

 

楊俐容在《情緒教養,從家庭開始》一書中提醒,英國心理分析大師溫尼考特(D. W. Winnicott)的臨床經驗發現,不完美的父母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,只要符合以下原則,就是夠好的父母:

 

●對自己坦承:釐清給予孩子的規範,是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求。並且,不以孩子做為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。

 

●及時察覺並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:教養過程難免出現衝突、憤怒等負面情緒,父母要了解情緒的必然性,並察覺自己疲倦、煩燥的情緒已經來襲,適時找人接手,或暫時離開教養情境、冷靜下來,以免對孩子大動肝火。

●充分表達愛意: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在合理範圍內,不論管得緊一點或管得鬆一點,只要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,多半能養出負責成熟的孩子。

 

●獨立自主:不以孩子的表現來界定自己的價值。

 

●重視溝通:不讓孩子因為與父母不同而背負違逆父母的罪惡感。

 

●承認人的不完美:寬恕自己及孩子所犯的錯誤。

 

二、先當父母,再做朋友:

受西方開放式教養觀的洗禮,為親近孩子,台灣的父母也有著揚棄過往威權教育,和孩子當朋友的想法。但是,劉慈惠提醒爸媽,孩子需要你在他行為失當時,引領他走向正當的道路。先當好父母,才能和孩子當朋友。

 

父母的權柄該如何拿捏?在孩子面前建立「權威」,而非以「威權」對待孩子。兩者的差異在於,權威是一種引導孩子的能力,威權則是藉著身為父母的力量,讓孩子害怕。

 

父母的權威必須建立在「帶著愛的管教」基礎上。研究顯示,教養孩童的歷程中,同時需要父母的溫暖與控制;研究也證實,高度溫暖、高度控制的「民主權威型」父母,對孩子的合理需求有合理回應,同時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,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,並提供明確的期待及規則。如此,才能培養出有正向社會人格及成就的孩子。

 

劉慈惠認為,教養的終極目標是「品格」教育。而帶著愛的管教,是現代父母必須要有的「基本知能」,是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,幫助孩子得以從他律發展到自律,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主張。

有孩子的生活該怎麼過?

孩子的出生有可能打亂個人的生涯規劃,也會為家庭帶來壓力,親職路上要走得順利,新手父母先採取兩個行動:

 

行動一    生命優先順序重新排定

寶寶出生後,原本的生活作息一定會大亂,不能好好睡覺、好好吃飯,原本愛好的休閒娛樂都得暫時割捨。寶寶生病,又恰好碰到老闆與客戶同時來催進度,原本一切掌握得很好的工作節奏,全被一個小人兒給打亂了。

 

這時,爸媽需要重新思考生命與生活的優先順序。林如萍提供新手父母兩個決策方向,一是哪件事情與孩子的幸福快樂及發展相關,就先做。例如,家事的分配,原本每天都會擦地、煮晚飯,但有了孩子,必須取捨家事工作,她的思維是,晚餐是凝聚家庭關係的重要時光,地板一塵不染卻無關親子關係的建立。煮晚飯就成了林如萍眾多家事工作中的優先選擇。

 

二是現在不做,未來就沒機會做的先做。寶寶一歲生日抓周和重要會議撞期,該出席哪一場?孩子一歲生日只有一天,錯過了不會重來,而會議沒有參與,之後可以有許多補救方法。

 

行動二    努力做一對恩愛的夫妻

夫妻才是家庭的核心,有了孩子,只是家庭的擴大,丈夫與妻子的角色並不會消失。在家庭中,婚姻關係和諧,家庭關係才會穩定,夫妻恩愛,可以給予孩子安定、有把握的感覺。當孩子觀察到爸媽常有親密的肢體語言、感情的分享流露,孩子很自然的便會感受到其中的安全與溫暖。因此,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穩固牢靠的婚姻關係是提供孩子安全成長的溫床。

但是,孩子也是婚姻中最大的壓力點之一,從小孩出生到十八歲離家就學,為了孩子,夫妻有吵不完的架:教養的歧見、婆媳孫複雜的三角關係、育兒及家事的分工……

 

該如何在婚姻裡守護愛情,師大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的《恩恩愛愛做夫妻》一書,提供四個方法:

●常常彼此提醒: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首要關係,讓孩子知道,爸媽彼此相愛,它的重要性遠超過你為孩子所做的一切。把婚姻關係視為首要,讓孩子成為家庭中受歡迎的一員,而非家庭的中心。

 

●下班後實行十五分鐘「沙發時間」:為了促進夫妻彼此對孩子的了解,也讓孩子看到父母之間的愛、產生安全感,就要趁孩子醒著時這麼做,夫妻倆空下一段彼此期待的時光,分享彼此之間的需要。

 

●每週和另一半約會一次:如果以前每週都安排約會,有了孩子之後,還是儘可能這麼做。雖然約會的品質不如以前,時間也不足,然而就是因為孩子的加入,為了調整與適應生活作息,更需要有約會的時間,孩子可以請家人或臨時保母代為照顧。

 

●持續表達愛意:孩子出生前,如果夫妻倆有些共同愛好或一起進行的特別活動,把它重新安排進時間表中,不要因為孩子到來,就停止了夫妻間特有表達愛的方式。

 

成為父母,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轉折處,親職帶給夫妻莫大的壓力,無盡的喜悅卻也伴隨而來。林如萍說,孩子的出生,讓每個新手父母可以同時領略這世界上三種極致的愛:當你看到孩子的笑容,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,即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;當孩子需要你的擁抱與陪伴,你擁有了子女對父母依戀的愛;當夫妻共同經歷新生命的來到、彼此分擔與分享育兒的甘苦,一起協助新生命的成長,你擁有了夫妻之愛。

 

育兒的壓力只是個過程,終會過去,但孩子為家庭帶來的「愛的學習」,卻會是新手父母最好的生命養分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47278&page=2

 

arrow
arrow

    daanbabysi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