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美國,最早關於母親節的記載是 1872 由茱麗雅 Julia Ward Howe所提出。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「和平」。後來1907年,費城的安娜(Ana Jarvis)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,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、位於西維琴尼亞州的教會,在她母親的忌日(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),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,後來也成為安慰歐戰中失去兒子、或先生的女性。

 起源…

母親節正式被慶祝的歷史,至今雖然才八十多年,但是,專門找一天來表達對媽媽崇高敬意的觀念,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。古代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會舉行「春季節日」,以表達他們對「母親神」〈泛指女性神〉的崇敬。

後來,在中古世紀的英國,四旬齋〈為紀念耶穌在荒郊的禁食,而舉行的絕食齋戒或懺悔的宗教活動,時間大致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〉的第四個星期日,就是所謂的『母親日』。那一天,長大的孩子,必須帶著禮物回家,送給自己的媽媽。

母親節的由來,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的典故。1907年,費城的安娜‧賈薇絲,為了紀念她去世的母親,發起了一項催生全國性母親節的活動。安娜‧賈薇絲的母親,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與宗教家,畢生奉獻於教會服務與主日學校教學。她常常在課堂中宣揚母愛的偉大與孝養母親的重要。甚至她一生最大的心願,就是希望有人訂立一個全世界性的母親節,讓天下所有母親的辛勞,都能得到慰勞與表揚。1905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,安娜的母親不幸與世長辭,孝順的安娜為了完成母親的心願,開始積極推動訂立母親節這項不可能的任務。在安娜與友人不斷地四處遊說奔走下,終於在1908年,安娜的故鄉─費城,率先響應訂定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。1912年至1913年,德州與賓州陸續核定該日為州定紀念日。至1921年,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母親節為全國性的紀念節日,國際間相繼仿效,我國也自民國42年起,和世界各地一起慶祝母親節。至於母親節的象徵:康乃馨,因為安娜的母親生前很喜歡康乃馨,因此就將康乃馨當作母親節的代表花朵。

到了一九二○年代,母親節這個觀念,已深植在其他的四十三個國家;而其他各國,也在當天紛紛舉辦各種節目活動;古代的希臘;中古世紀的英國,也都有相關母親節的歷史起源。

 

 相關詩詞~~~

     遊子吟/ 孟郊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。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 

     鳥 / 白居易

誰道群生性命微,一般骨肉一般皮。

勸君莫打枝頭鳥,子在巢中望母歸。 

 

 

在當天,人們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致敬。母親 尚健在者,佩帶紅色康乃馨;若母親已過世,則佩帶白色,以表示內心的懷思。

 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promo.945enet.com.tw/20070513/index.html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母親節 康乃馨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anbabysi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